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网红图书馆,“红”过之后还剩什么?
发布时间:2018/4/26 9:56:00 点击数:284 

   网红当道的时代,随时会有一家咖啡馆、奶茶店、主题餐厅突然出现,一夜之间成为众多网友心中的“打卡圣地”。如今,北京、天津、秦皇岛、杭州……一家接一家的图书馆一夜爆红。

  @网友一号:打卡晓书馆——你从一座叫“我”的小镇经过,刚好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

  @网友二号:打卡孤独图书馆——孤独是一个人的,看看书,看看海,再看看书。

  打卡照片里,或是昏黄的阳光洒在低头沉思的读者身上,而他的面前空无一物;或是全景视角的图书馆书架下,一袭白衣的姑娘作行走状,手里捧着一杯咖啡……唯美、文艺,这些关键词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朝圣者”,可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曾经,红极一时的“最美图书馆”篱苑书屋被称为“柴火棍搭建的世外桃源”,引无数人慕名前往,但不久后却因“满屋都是盗版书”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此为鉴,商务君不禁要问,作为公共服务设施,这些“网红”图书馆是否名副其实?“红”过之后,又能留住多少读者的心?于是,经过一番实地探店后,商务君决定扒一扒近期红得不像话的4家网红图书馆。

  网红一号:晓书馆——作秀还是做公益?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做了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樱花都提前开了。”3月22日,高晓松在杭州晓书馆揭幕式上这样说道。从晓书馆的开业预热期至今,网络上的相关推送铺天盖地——“走进去就到达了诗和远方”“最美天堂图书馆”等字眼,加上高晓松这个巨大的IP,以及安藤忠雄担纲设计,似乎这家图书馆成为“网红”是理所应当的。盛名之下,恰巧出差杭州的商务君,也慕名成为众多“打卡者”之一,在晓书馆开业半月左右,来此实地探店。

  

QQ图片20180423094710.png

 

  预约还算顺利,但“远”“偏”是不少读者共同的第一感受,出地铁站后步行近20分钟,商务君终于看到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也就是“大屋顶”。在此之前相信不少读者和商务君一样,以为安藤忠雄特意为高晓松设计了一座建筑作为图书馆,并为此激动不已,但事实是,安藤忠雄2010年受邀设计整个文化艺术中心,晓书馆只是今年入驻其中的一小部分。

  图书馆内视野和采光极好,大片落地窗,标志性的巨大书架。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晓书馆藏书5万余种,一楼基本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社科等品类,传说都是高晓松亲自选的。至于馆内引起颇多争议的大书架究竟该如何使用,商务君在馆内既没看到梯子,也没看到望远镜,既无法找书也无法取书,对此,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会定期将上下部分的图书进行位置更换。

  等到开始仔细浏览书架时,商务君再次懵了——图书摆放和分类可以说颇为杂乱,毫无头绪,图书也没有单独的编目,店内没有找到可供检索的设施,同一套书的n册可能散落在不同书架。二楼童书区和旧书区同样杂乱。但考虑到图书馆刚刚投入运营,管理不成熟也情有可原。

  总体而言,高晓松的名人效应给这座文化中心带来了较高的关注度和流量。晓书馆对外宣称是一座公益图书馆,自然就要承担起助力全民阅读的重任。但当一座本应优先辐射周边民众的图书馆,一夜之间成为全国游客心向往之的文化地标时,采取何种形式向公众开放,如何让游客变为读者,恐怕都是值得用心思考的问题。

  

QQ图片20180423094802.png

 

  来自《新京报》的一则相关评论

  网红二号:天津滨海图书馆——在这里读书有点难

  2017年秋天,几乎所有爱书和不爱书的人,都曾被天津滨海新区的“最美图书馆”刷屏,科幻感炸裂的照片让读者们认定这是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图书馆,不去就会“妄为爱书人”。商务君小分队实地探店后发现,首先,这家网红图书馆地处偏远,交通稍显不便,据最近的地铁站步行约20分钟,周边设施不完善甚至沿途有大量写字楼在建;其次,与晓书馆相类似,滨海图书馆其实也只是滨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让人不得不感慨近年来“书店(图书馆)+地产”模式的深入人心。

  

640.webp.jpg

 

  与晓书馆不同,滨海图书馆在红到发紫的那段时间里,始终采取到店排队的模式,但排队时间约在5-10分钟,尚可接受。走进去,就是图片中让人激动不已的大圆球“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书架设计。“书山”好看不宜爬,这从书山边上十步一位保安就能看出,来读书还需要格外留心生命安全,让人感到有些“心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10月1日开馆后,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1万左右。但引起极大争议的一点是,前来凹造型拍照的人远远多于真正在读书的人。这也是众多网红图书馆共同存在的问题。

  

QQ图片20180423094902.png

 

  不过,针对网红图书馆成为拍照圣地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曾表示:一个人到图书馆里,拍个照发朋友圈,说明他把读书当成一种骄傲的值得炫耀的事,这是好事儿。在图书馆里自拍,不比在商场里自拍为荣更好吗?这些网红图书馆,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对于全民阅读也是有好处的。

  网红三号:“孤独图书馆”——文艺不能当饭吃

  和所有网红图书馆一样,北戴河的“孤独图书馆”也曾依靠一篇美貌与情怀并重的软文刷爆朋友圈。

  

QQ图片20180423094914.png

 

  从图片来看,在宽阔海面和沙滩的映衬下,这家图书馆外观上确实能体现出几分孤独凄美之感。据说,刚刚火起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被超过2000名慕名拍照的游客围绕。商务君小分队特派文艺系美少女实地探店,深入感受这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孤独”。然而……

  

QQ图片20180423094923.png

 

  据文艺系商务君介绍,“孤独图书馆”距离海岸线仅约60米,承载人数上限80人,位于一个叫“阿那亚”的旅游度假社区里,全名是“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本质上其实是为阿那亚社区业主们打造的配套文化设施,周围几乎没有知名景点,藏书也不过万余册。

  虽然该地产项目的负责人曾一再强调“孤独图书馆”并非他们设计出的营销道具,但作为一家图书馆,馆藏数量少得惊人确是所有实地探访者们共同的认知。可能也是受馆藏量小的影响,商务君目之所及之处,到访者们纷纷慵懒地坐在面朝大海的沙发椅上刷着手机。

  

QQ图片20180423094930.png

 

  其实,和上文提到的晓书馆一样,“孤独图书馆”其实也是“文化+地产”的一次有益探索。近年来,为了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进全民阅读,政府不断鼓励地产商引入书店等业态,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地产+书店(图书馆)”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毕竟,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本质是为了辐射周边,服务某一区域内的精神文化需求,找书时无从下手,问询时无人理睬,商务君不禁感慨:以内容赋能空间的确能提高地产的文化价值,那内容本身的品质和价值又该由谁来保护?

  网红四号:杂书馆——还书一片净土

  早在晓书馆之前,高晓松就已经是另一家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杂书馆(雜•書舘)的馆长。官方网站介绍称,杂书馆面积三千余平方米,馆藏图书及纸质文献资料近百万册(件),存近千架,同样施行预约制,每日接待上限为300人,每周二闭馆休整。

  

QQ截图20180423101726.jpg

 

  商务君借着身处帝都的便利,提前通过官网预约,成功走进了杂书馆。与其他网红图书馆相比,杂书馆藏书之多,风格之朴素,都更像一座藏书楼,一个开给爱书人的可以安心读书的公共空间,并不适合以拍照为目的的游客。同时,杂书馆的图书分类相对合理、清晰,分设国学馆和新书馆,特别是国学馆里珍品无数,线装古籍、手稿档案、名人信札…完全是一副“国家宝藏”的气派。

  虽然同样借助了名人效应而受到天南海北读者的关注,但杂书馆相对较浓的国学气质反而更能满足爱书人对一个文化空间的期待。被包括商务君在内的读者们吐槽最多的,是位置和交通的问题,但考虑到一家非盈利性的公益图书馆,在没有地产商等做后盾的前提下,能在帝都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造福一方书虫,已属不易了。

  

QQ图片20180423094937.png

 

  至于网红图书馆惯用的“预约制”,在图书馆刚刚投入运营阶段,特别是一些以貌取胜的图书馆,由于“到此一游”的游客众多,常会将真正想入馆读书的读者挡在门外,特别是身处景区的图书馆,寒暑假常常“一位难求”,预约难度堪比春运抢票。商务君想周末再访杂书馆,也被告知预约已满。图书馆为了维持馆内秩序、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而采用预约制,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家公益图书馆,如何才能让更多需要书的人受益?除了依靠时间来驱散网红效应,恐怕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思考的还有很多。

  

文章来源:出版商务网

  链接地址:http://www.cptoday.cn/news/detail/5264


(文章来自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秦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