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徐云方:阅读要学会“细嚼慢咽”
发布时间:2018/5/10 10:33:00 点击数:217 

    “以多为美、以全为傲”——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认为凡事多就好;但对于阅读而言,却要视情况而定。比如有人涉猎广泛,但只是蜻蜓点水,没有一本书是其精通掌握的,这样的阅读缺乏深度,对精神层面的提升也非常有限。  

  当今社会充斥着大量的浅阅读。这里的“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篇幅短小的文章最受欢迎,因为人们的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碎,对鸿篇巨制只能是“心向往之而不能至”;二是指缺乏深度的作品成为主要消遣对象,如青春、偶像、爱情、玄幻等书籍畅销,因为在浮躁的阅读环境中,很多人根本没有耐心去阅读那些反映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揭示人类命运和主题的佳作。

  社会进步需要我们学会深阅读。重而厚的经典被束之高阁,轻而薄的鸡汤被奉为圭臬,这是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悲哀。长此以往,浅阅读或许会成为我们个人成长乃至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力量。社会要不断发展,文明要向前推进,就必须少些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多些汲取精品营养的精耕细作。  

  我们要去浮降躁,学会“细嚼慢咽”式的阅读。人们生活在节奏飞快的时代,吃饭、讲话、走路等都要讲究效率,这无可厚非,但效率却不是衡量阅读质量的唯一标准。阅读的价值不在于炫耀知识量的多寡,而在于它对精神层面和人生价值的提升有多大,阅读内容浅薄的书籍千百本,恐怕还抵不上深耕一本经典更有意义。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我们既不能信奉物质至上,也不能陷入“好读书不求甚解”式的误区。  

  当然,我们并不苛责浅阅读。在心有余力的前提下,多读书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浅尝辄止,盲目求量,倒不如读懂一本穿越千年滋养人心的经典。因为每个人会随着年龄、阅历、环境等改变,在阅读同一本书时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比如一本《三国演义》,少年时读它,看到的是征伐;青年时读它,看到的是博弈的乐趣;而中年以后,可能就会触发对历史兴衰的唏嘘和感慨。阅读的速度降下来,把阅读的质量提上去,学会细嚼慢咽,才能领略到阅读的魅力,这也是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

来源:广州日报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05/10/content_40_2.htm?v=1F


(文章来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