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5/30 10:00:00 点击数:283 |
|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 标志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已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综观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的创新实践,社会力量的加入及其采取的灵活、多元、高效的管理模式,破解了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人员不足、效率不高、活动形式单一等诸多难题,为图书馆建设注入新活力,并以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新鲜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起人们的阅读热情,以优质的服务精准对接读者日益增长的各种文化需求。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自身建设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难题,合作双方的分歧、企业员工的流动、责任划分的不清晰、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究竟什么样的功能和业务能够社会化?如何处理营利和非营利之间的关系? 怎样培育和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 图书馆如何对社会力量进行引导与监管?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不断促使我们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的有效路径。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以社会力量为辅,以开放求合作,在共建中共享,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文化管理形式,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常态。
近期,图林君将邀请多位图书馆馆长,请他们谈谈各馆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他们的思考与建议。
王建军
山西省图书馆馆长
《公共图书馆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大致可以理解为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到公共图书馆建设中来,为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和提供各种支持。近年来,山西省图书馆积极谋求创新发展,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合作共享的发展之路,突出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理事会管理
山西省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山西省图书馆章程》规定,成立了理事会,聘任13名理事,其中包括图书馆学专家理事、社会人士理事、服务对象理事,为实现图书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创造条件。
通过专架(柜)展示吸引图书捐赠或保管
2017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向我馆捐赠史志类图书90种,共计167册,山西省图书馆设立专架展示并为读者提供服务;刘元彤、马力夫妇将多年来购买并悉心保存的2000余册私人藏书捐赠给我馆,书籍种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戏曲等多个类别,其中地方文献230余册,山西省图书馆特举办了马力捐赠戏曲图书展。
总分馆建设
山西省图书馆业务的总分馆建设在全国是一个创举,2018年也是总分馆建设的第10个年头。截至目前,全省纳入总分馆系统的成员馆已达180个,这些成员馆大部分是市县公共图书馆,也有科研院所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在总分馆间实现了文献集中分编、统一检索和通借通还。山西省图书馆通过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集群式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全省人民随时随地都能借书读书,初步构筑起惠及三晋大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018年,山西省图书馆又推出了“馆银合作”模式:光大银行分馆是山西省图书馆与银行系统的首次合作,我们将借助其广泛的网点优势,打造“馆银合作”模式的典范,与全省范围49个服务网点实现共建共享和通借通还,为读者打造更加便捷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为银行服务增添一缕书香,为推动“书香三晋 文化山西”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为满足三晋人民的美好阅读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建设24小时书房
为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山西省图书馆经过前期对新华书店、山西图书大厦、李提摩太沙龙、尔雅书店、西西弗书店、在溪书屋、岛上书店的考察调研,将进行空间再造,以“招服务的方式”高效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
建成后,“24小时书房”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阅览区、自习区、活动区、文创产品展示区、自助服务区等综合服务项目,可供100人同时进行阅览,这将有效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合作办公益讲座、公益展览
公益讲座方面:
精心打造文源讲坛品牌,并组建文源讲坛顾问委员会,构建文源讲坛合作朋友圈,将文源讲坛品牌建设融入各行业发展建设中。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与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合作开设“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与山西省社科联合作建立首个科普宣传基地,并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讲座;与山西省司法厅合作开展“公民法律系列”讲座……2018年,以馆际合作、打造跨区域文化品牌为亮点进一步深化与省社科联、高校,省外河北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公共馆的合作,推出《晋国百城》研究普及型专题文献汇编,并以展览、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
公益展览方面:
建立展览合作资源库,召开文源视界展览策划专家座谈会,做好整体展览策划布局。深入挖掘展览附加值,通过拍摄微视频、举办艺术沙龙、推进文创开发等形式延伸其附加值。在合理布局展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展厅空间面向社会开放,动员社会力量自主承办高雅艺术沙龙,打造“图书”“活动”“空间”三位一体的展厅服务格局。
志愿者队伍建设
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常年面向社会招募,现已形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在职人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结构。目前,已注册的个人志愿者1576人,志愿服务团队33个,其中25个高校志愿服务团队,8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志愿服务团队;累计组织1.1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文化服务,服务读者30万人次;建立高校志愿者实践基地3个,培育志愿服务项目4个。
山西省图书馆在探索中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式志愿者管理流程,成立了山西省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组,实行志愿者自我管理。出台了《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山西省图书馆志愿者培训手册》等规章制度,志愿者管理的制度逐步完善。
在保证志愿者全面参与的基础上,突出“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的图书馆场馆志愿者文化特色,形成了“馆内场馆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三大服务板块,并完成“图书整理志愿者”“专家志愿者讲师团”“讲故事志愿者”等不同岗位志愿服务的设计,使志愿者在充分参与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山西省图书馆积极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实现活动项目化。“青春漂流文化惠民——青年文化志愿者走基层服务”“文化行三晋讲座走基层——专家志愿者基层服务”等都是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精品项目。2018年初,山西省图书馆与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道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正在积极探索文化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并围绕创建志愿服务社会参与新格局等课题,总结归纳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专题性研究报告,为推进我省志愿服务事业提供参考、咨询和借鉴。
2013年,山西省图书馆志愿服务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2017年被评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典型团队”。
(来源:图书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