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7/3 8:43:00 点击数:273 |
|
一、时代背景的更替
我们今天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又赋予了我们什么?相信大家一定能切身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魅力。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一个全球互联网化的时代。当我们跻身于热闹非凡的大千世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 传统零售行业,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互联网 出租车行业,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 银行,支付宝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理财方式;互联网与餐饮行业的结合,更是让我们享受到“宅人不出门,吃尽天下餐”的乐趣。互联网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加快了生活节奏。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中坚力量,不仅要适应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更要学会合理化地运用时代所赋予的信息、生活方式和文化知识,并踊跃担当起引领未来时代潮流的历史重任。
二、阅读方式的演变
阅读是通过图片、文字刺激视觉器官产生体验进而产生心理体验的过程。从古至今阅读一直是人类社会个体的行为,秉烛夜读、书香成为传统社会对阅读行为以及阅读美妙的形象注解。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也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20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移动平台的普及,数字阅读开始兴起,使人们更加倾向于独处、静谧的阅读空间,阅读趋于个性化以及碎片化。数字阅读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碎片化阅读,这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甚至娱乐为追求的阅读形式,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挤占了人们完整的阅读时间,也很难进行集中阅读,因此人们以上下班时间抽空阅读、片段式阅读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潮流。
阅读方式从传统阅读到碎片化阅读的转变,其中牵涉到一些阅读观念和形式的演变。
首先是深阅读向浅阅读的转变。传统阅读倡导读与思的统一,强调精读、细读、深读,读书笔记、批示、注解等都是传统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衍生物,体现读者的所思所想,此时的阅读是一种“深阅读”。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扫读,阅读文章体裁偏小而且学术性不强,中心思想和内涵不足,更强调精神的慰藉,而不是增长学识和“文化气息”的塑造。
其次是消遣阅读向功利阅读或者说实用性阅读的转变。传统阅读强调通过阅读实现修身养性,阅读内容、时间上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强,是读者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作出的精神消遣行为。碎片化阅读强调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信息来源、阅读时间段和具体内容相对比较固定,以满足人们某一层次的需求为主,更多具有功利性色彩。
第三是集体阅读向分散阅读的转变。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许多书友会、读书沙龙以及各类辩论赛、交流会的存在就是阅读行为的集体化表达,微信、微博等数字阅读虽然有评论功能但是仍然受制于载体无法实现零时差沟通,更多的是一种个体化、分散式的阅读,缺乏集中阅读特性。
第四是静心阅读向浮躁阅读的转变。纸质图书阅读带给读者宁静的感受,更容易让读者实现安静阅读,互联网资源由于数量众多,大大削弱了读者的注意力,使得读者满足于扫读式的浮躁阅读。
三、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
碎片化阅读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客观地分析它的利与弊,理智地对待并灵活处理碎片化阅读,如此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运筹帷幄,方便有效地获取知识。
(一)优点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碎片化阅读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一,碎片化阅读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上下班途中、睡觉前、上课前等碎片化时间,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潜心阅读、做学问,而时代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离不开个人的不断学习,碎片化阅读的出现,节省了时间,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人们的零碎时间来进行充电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化解了阅读和空闲时间太少的矛盾,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也充实了思想,陶冶了情操。
第二,碎片化阅读往往具有令人印象深刻和实用性强的特征。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体裁多为短小精悍的小型文章,学术性不是很强,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所以读者读来印象深刻,对内容所传达的知识记忆犹新。而且信息化时代下的碎片化阅读偏向实用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些诸如困难的应对策略等实用性干货,读者不仅增长了智慧,也可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强化加深印象,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弊端
碎片化阅读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侵蚀我们的心灵。它给人们带来了深度思考丧失、快餐文化盛行、对虚拟空间的高度依赖等问题。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趋于短小、煽情、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使得人们流连于无数网页的走马观花,很难静下心来对内容背后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快餐文化的盛行是读者、社会、互联网三者共同推动的产物,读者的浮躁以及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其倾向于阅读氛围轻松、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而出版商针对此出版的一系列读物更是对快餐文化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 岁应该读的几本书”、“20 岁应该去的几个地方”等类似书籍在出版市场上屡见不鲜且销量较大。此外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人对以互联网造就的虚拟空间依赖程度正进一步加深。离开互联网,读者会产生胸闷、心烦等一系列焦虑症状,即产生所谓的“网瘾”症状,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极容易导致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文章来源:阳光悦读
链接地址: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idx=1&tn=baidu&wd=%E7%A2%8E%E7%89%87%E5%8C%96%E
9%98%85%E8%AF%BB%E6%97%B6%E4%BB%A3%2C%E9%AB%98%E6%A0%A1%E5%9B%
BE%E4%B9%A6%E9%A6%86%E5%BE%AE%E4%BF%A1%E5%85%AC%E4%BC%97%E5%8F%
B7%E7%9A%84%E7%AA%81%E5%9B%B4%E4%B8%8E%E5%88%9B%E6%96%B0&rsv_pq
=d263d5b3000421db&rsv_t=58a5dE2SS%2FDFMDsD0UGs%2FbA8B8k%2Bq47LVl
VJLX9ypG0jsoM0OseE4wQKBHA&rqlang=cn&rsv_enter=1&rsv_n=2&rsv_sug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