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姚宁: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突围与创新(下)
发布时间:2018/7/3 8:46:00 点击数:327 

四、高校建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目前,微信用户已达6亿,其中微信公众账号在最近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并保持每天8000个的增长速度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拓展微信公众账号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既给图书馆提供了宣传自我、改善管理效率的机会,也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模式、举措等层面产生了冲击。开通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的共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也是互联网加图书馆的时代产物。高校图书馆开发微信公众账号服务平台,旨在整合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推广的功能,打造一个OTO生态圈,即online to offline,通过移动网络微信服务平台,把读者从线上引导到线下,通过网络享受到图书馆便捷的信息服务。


(一)建设初衷


     那么我们建设平台的初衷是什么呢?


     第一,要迎合时代趋势。当代大学生以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95 后”为主,他们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应用能力超过以往任何时代,高校图书馆不进行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在大学生中形成“老古董”的印象,这会带来读者群体的直接流失。当前大学生对手机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微信等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这就扫除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的用户群体在使用中的技术障碍。


     第二,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微信早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沟通、获取信息的工具,调查显示,本校92. 5% 的学生有使用微信的习惯。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可以避免传统渠道覆盖面过低以及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助于改善营销效果。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日益朝着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开通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信息定时推送、实时互动等各种功能,服务的智能性以及个性化都有了显著提高,大大推动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现状


     我们建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更多地汲取知识,更有效地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建设工作已经在各大高校陆续展开,那么近年来的建设现状又如何呢?


     我们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图书馆”为关键词在微信中查找微信公众号,累计查找到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579 个,其中本科院校496 个,高职院校83 个,占同期本科、高职院校数目的41. 3% 和7% ( 2014 年本科院校达1202 所,高职院校为1186 所) ,在开通率上高职院校小于本科院校。现有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中,用户数参差不齐,从几百人到上万人不等。从功能来看,现有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分布主要集中在资源信息发布、新闻报道、个人图书馆、馆藏检索、图书续借、图书馆利用信息查询等方面。在具体的功能使用方面,各个图书馆由于内部集成管理系统的差异性,书目检索、图书续借等功能尚无法实现全覆盖。

 

     “211工程”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和扶持的高等院校,其在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我们也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做了现状调查。参照“211工程”高校名单逐一搜索,得出共有40所高校图书馆已经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占“211工程”高校总数的33.06%。其中13所高校图书馆申请了服务号服务模式,占32.5%,27所高校图书馆申请了订阅号服务模式,占67.5%。40所已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高校图书馆中有17所设置了自定义导航菜单,占42.5%;13所高校图书馆采用了特殊代码预设回复方式,占32.5%。其中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内蒙古大学同时使用了两种互动方式。并对其更新速度进行分析,按单月信息推送量为单位进行统计,月最大推送量达10条以上的图书馆有9所,占22.5%,月最大推送量1-4条的有13所,占32.5%,而信息推送量为零的图书馆有13所,占32.5%。


     我们还调查了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消息推送情况,发现50个公共账号中共有18家在节假日推送了消息,可见有36%的图书馆微信平台在节假日提供微信服务。通过统计5月份的消息推送次数,17家图书馆推送消息次数在11-15次,占34%;13家图书馆推送消息次数是6-10次,占26%;10家图书馆推送次数是16-20 次,占20%;9 家图书馆推送次数是0-5次,占18%;只有北京大学推送次数超过20次,共推送消息22次。50家图书馆5月份平均推送次数是11.18次。调查发现多数图书馆微信消息推送时间存在随意性,没有固定的规律,除了三峡大学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宁波大学图书馆等基本上形成了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条,周末节假日不推送的规律以外,其他图书馆暂无规律。可见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工作在各个图书馆还未形成工作制度,推送的频率主要依据微信管理员的班次、阅读推广活动安排及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三)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维护运营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在建设初期和发展阶段,一定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才能逐渐改善并在未来实现合理化的建设发展,促进图书馆平台的有效利用,督促学生的学习成长。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缺陷:


     第一,将微信公众号等同于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属于社交媒体的一种,网站则属于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二者在用户群体定位、功能分布、开发管理等方面应保持相对差异性以形成良性互补。从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一部分图书馆把网站等同于微信公众号,将网站上的栏目、功能、内容、管理模式等打包移植到微信公众号上,造成了微信公众号等同于移动版的图书馆网站。这种状况下微信与图书馆网站基于相同的用户群体,只发挥了微信所依托的移动平台优势,缺少新用户的加入,带给读者的体验缺乏新意,是一种比较失败的做法。


     第二,内容乏善可陈。互联网时代个体的网页平均停留时间日益缩短,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网民单个网页停留最高的江苏省为470. 3 秒,而最低的西藏为147. 5秒,总体还处于下降空间。网站、微信平台若要提高网民的网页停留时间,一个最为重要的策略莫过于以新奇、原创、观众喜爱的内容来吸引网民,即内容至上。据调查,有 72. 5% 的受访者表示内容原创性、趣味性、深刻性是决定单个网页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从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来看,内容乏善可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内容的原创性不足,新闻报道、通知、新书推介、活动剪影等内容与图书馆网站相同,具有典型的模式化风格; 其次语言风格较为呆板,标题、内容的表述比较固定,讲究中规中矩,对读者心理的研究、把握不够细致、准确,对网络语言、流行用语的使用不够,给读者一种生硬、陌生、偏冷的感觉; 再是内容的设计上没有考虑读者阅读碎片化这一客观现实,内容、篇幅、深度、涉及领域没有进行精心设计,篇幅过长、内容过于艰深、涉及领域过于偏僻等问题还大量存在。


     第三,版式设计不够新颖,日常管理不够到位。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要吸引到读者的注意力并增加停留时间,微   信公众号的设计及管理亦十分重要。而目前在版式设计和功能分布上,各个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比较类似,基本按照条块分割来进行功能划分。如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主要包括“我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常用服务”三个大模块,提供资源浏览、检索、下载、FAQ 等一系列服务。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的栏目为“我的图书馆”“服务指南”“最新动态”三大块,提供各类信息查询( 图书类、个人借阅信息、开放时间、班车咨询、国内天气、快递单号、时间) 、研讨室预约等,二者无论是版式还是功能都比较接近; 在具体管理上,无专人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是其突出存在的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审核、推送、考核以及内容选择、版式设计等层面还没有实现人、规章制度的统一,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更新不及时,内容错误等一系列问题;在内容推送上也存在不足。师生普遍利用上课前以及下课后的时间段内上网阅读,以晚上 8: 00- 11: 00 之间为高峰期,早上 7: 00 - 8: 00 间为次高峰期,而按照高校图书馆现行的工作时间安排,这两个高峰期内图书馆属于非工作时间,在读者浏览非高峰期进行信息推送其效果自然没有高峰期推送时好; 在内容发布频率上,过低或过于频繁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发布缺乏规律性,存在着连续发几条或是连续一个月不发布一条信息等情况,导致对读者刺激无法保留足够强度,长此以往会带来读者对公众号关注度的减弱。可见,加强管理解决上述问题已刻不容缓。


五、高校图书馆公众号建设将实现创新与突围


     浅阅读、功利阅读、浮躁阅读现状表明碎片化阅读需一定引导。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建设中的不足,寻求更好的发展思路,实现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创新与突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将微信与阅读推广相联系


     碎片化阅读不是洪水猛兽,图书馆不应该在新技术面前固步自封,拘泥于传统图书馆所建立的技术框架内,要以积极的心态、得力的措施、科学的规划应对碎片化阅读的冲击。鉴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本身具备的宣传、报道功能,应着力在微信与阅读推广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首先要明确碎片化阅读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碎片化阅读侵袭下读者变得低俗、缺乏思考、缺少内涵,但继续坚持以往长篇大论式的导读已很难实现预期效果,因此需精心设计阅读推广活动,以简短、有深度、诙谐的语言将更多经典、有趣的知识传递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深阅读、安静阅读、有针对性阅读的动机。


     再者,碎片化的背后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信息焦虑、选择困难,因此基于此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有价值信息的传递、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让阅读推广价值得以体现,更好地践行快乐阅读理念。


     还有,微信营销强调病毒式营销,充分建立起用户对互联网平台的黏性。如何借助阅读推广来进行高强度、持续性的病毒式营销,保持用户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足够的黏性及忠诚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坚定内容为王


     信息社会信息的数量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狂轰滥炸式、短时间密集型的刺激反而会带来营销对象的反感,好内容 好创意 好表现形式成为高效营销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营销同样如此。


     内容要以原创为主,创作主体由图书馆老师、读书协会成员、热心读者、特邀专家组成,应围绕图书馆工作、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撰写通讯报道、推介,或是针对某本书籍、某段话语展开原创性的导读、批判,少些新闻报道、通知,多些读书笔记、活动介绍、人物感想之类的内容,并且内容质量要高。


     取材上应该以哲理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为主,要体现出理论深度、知识覆盖面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相统一,以正能量但非心灵鸡汤式的文章取悦读者,实现读者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


     在语言风格及表达形式方面,碎片化阅读下读者偏好于那些有噱头、与时事联系密切、诙谐的信息,因此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坚持内容高质量水准的同时,也应尝试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多尝试俚语、网络用语的使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较文字不仅承载的信息量更大,而且更加符合碎片化阅读下读者的阅读心理,因此这些表现形式可以多加采用。此外,文字、图片等不同表达形式的合理搭配,如对经典作品的导读可以通过真人模仿秀或是漫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尝试。


(三)我们工作者要注意对公众号进行精心设计,科学管理


     碎片化阅读正猛烈冲击着以深阅读、静心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阅读,是对人们阅读模式的重建。克服碎片化阅读的弊端离不开对微信公众号的精心设计及科学管理。


     在功能设置方面实现共用性及个性化的统一,在资源检索、信息通报等通用功能上以简单易用为设计原则,个人图书馆、信息推送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具体功能设置上体现出一定的可扩展性。


     在版式设计方面强调清新、自然,在实现基本服务、基本功能以及做好与图书馆网站衔接的同时,兼顾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不同尺寸,在字体大小、颜色以及具体内容的编排上下功夫。


     而且要大力推行专人管理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微信公众号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图书馆应在资金、人员、制度等层面给予大力扶持。


     还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推送技巧,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推送要把握恰当的时间段,把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给合适的读者,不断提高信息的点击量和接受度。


(四)我们做平台要善于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经常举办读者广泛参与的阅读推广活动及抽奖活动,比如中山大学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大赛,“与书相伴的时光”专题摄影比赛、IEL数据库趣味检索竞赛、定期公布阅读借阅排行榜等。同时各大学在活动之余,采取各式激励活动,如中山大学对阅读排行榜公布的名单颁发特制帆布袋,南京大学举办毕业季照片墙微信投票赢取电话卡活动,南京大学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提出馆务建议,并针对优秀建议颁发“吐槽”获奖名单等。

 

六、碎片化阅读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阅读观


     在校大学生是社会的骨干、国家的栋梁,本应该潜心阅读,但当今时代,电子读物的普及,网络的发达,各种娱乐生活的诱惑,毕业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直接引发了大学生的“阅读 缺失”的危机。没有时间,找不到有价值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这些都成为大学生 不读书的原因。 为考试而读书,为考研而读书,为面试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这些却成为大学生读书的目的。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读书问题是:过于功利,短视,盲目随从,娱乐消遣性强。


     我们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让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我们要迎合时代的潮流和学生的需求,但绝不是一味地迎合,任凭快餐文化的盛行,而是扬长避短,在发展中求创新,推送积极健康有内涵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阅读的乐趣。我们做好微信后台工作,让高校的实体图书馆和线上图书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让学生充分享受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将二者有机结合,是相互促进的,扩大了阅读人群的同时也提高了读者阅读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时代发展中思考,以内容制胜,用创新制胜!


文章来源:阳光悦读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A2MjMxMw==&mid=2652009045&idx=3&sn=2bf2bb375f07d144c

60ba0b2f22c191a&chksm=f7f08513c0870c056d0af01e8ad8ef1bafb2fe1816929

db6c73d811444feb1c7840a6cdec125&mpshare=1&scene=1&srcid=0703lxL4lVW

A4tDLYVAt3QjV&pass_ticket=tHeTDbCm8xBUlNlNeW9KfIWCjoK3YJrwY5JL5kfCR

pYFbkJCBvkSqiK2Sd3xeSL%2F#rd



(文章来自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秦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