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8/8 10:43:00 点击数:352 |
|
iGroup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不久前分享了吴建中先生的《高质量发展对图书馆的新期待》报告PPT。该报告为“2018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通过分析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提出对图书馆的三个新期待:从量的发展到质的发展,从量化评价为主到量化与质化评价相结合,从单打独斗到借船出海(关联、合作、同步)。
吴先生报告中提供了国内外大量关于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重要数据,并作了简明分析与探讨,特此摘编。
1981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27条规定“高等学校应重视藏书建设投资。书刊资料购置费在全校教育事业中应占有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5%左右的比例,由学校研究决定”。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保留了5%左右的提法,但已不再有5%的数值指标,而是“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等原则性的规定。关于5%的指标可以追溯到1928年,该年5月民国政府大学院召开全国教育会议,会上提出图书馆事业提案8条,其中就有“请大学院通令全国各学校均设置图书馆,并于每年全校经费中提出5%以上为购书费”的规定。英国于1967年由大学图书馆拨款委员会主席Thomas7Parry主编的某刊物提出图书馆经费应占大学总经费的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图书馆服务标准:国际调查报告》也提到美、英、加和墨等国的国有大学对图书馆的拨款为5-10%幅度。
美国40所大学图书馆的经费在大学中的占比情况,依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的1982-2009年各年占比趋势图,总体是逐年下滑的,大致从最初的3.7%下滑至2%。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学从上世纪中下叶开始,关注研究与社会合作(第二和第三使命);二是大学图书馆购书经费不断上涨。此外,大学图书馆经费的逐年下降也与整个社会对图书馆价值的重新认识密切相关。现在大学图书馆三分之二以上经费用于购买网上获取的电子资源,仅有少量的经费购置图书和特藏资源,因此大学普遍存在对图书馆作为大学智力资产的存在价值的质疑,以及对图书馆无底洞似的经费要求的不满,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大学图书馆经费比例的下降。图书馆界也在对此反思。
美国早在1982年就开始强调图书馆要重视产出效益,并以易于操作的方式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管理和评估的样本。我国也不例外,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制定各类评估措施推进图书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校图书馆经费(主要指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始终是焦点话题。从吴先生中的报告中可以感知,不仅我国是这样,或许可以说全球范围均是如此。笔者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从业近20年。早期对高校图书馆经费的认识很有限,但有“朦胧”的感知。图书馆同人聚在一起,经费话题是最有话说的,各种复杂情绪纠集在一起,有喜有忧,有羡慕嫉妒恨,也有无奈与无辜……
近年来,一方面是因为具体做数字资源采访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承担有科研任务,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经费问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注。
高校图书馆经费,主体由两大块构成,一是人员经费,二是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人员经费与文献资源资源购置费占总经费的比例,由于校情、馆情的不同,会有较大差异,但大多为人员经费占比最高。高校图书馆经费支出大致包括:人员经费(薪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数据库及图书)、设备购置、维修维护及工程、物业费、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招待费、其他。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每年对美国所有高校图书馆的人员配备、馆藏、支出、运营和项目进行调查。依据2016美国高校图书馆趋势与统计报告,薪酬占图书馆总支出比(过去5年平均为57.2%):博士/研究机构为44.5%;综合大学为55.7%;本科大学为52.3%;副学士学位大学为76.5%。“薪酬占图书馆总支出比”,国内高校似乎无法统计这样的数据。薪酬情况、总支出情况鲜有人深究。笔者从未看到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这方面的数据。高校的经费预算中,几乎看不到图书馆的影子(附着在若干项目中)。
2017年,我国某高校人员经费占学校总支出比为60.75%,其图书馆“薪酬占图书馆总支出比”概算为67.3%。该高校“教学工作经费”约占总支出的6.2%,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从“教学专项经费”中列支。假如进一步测算,该校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占学校总支出的0.53%,图书馆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2.2%(该算法,图书馆经费只考虑了人员经费及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有客观的、必然的因素,也有主观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而且,若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美国高校图书馆相比,“大体”相似。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还大有可为,需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争取与所在高校发展同步,与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同步。
(来源:图书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