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郑章飞:新时期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发布时间:2018/8/24 20:20:00 点击数:204 

  摘编自:郑章飞,陈希,陈有志.新时期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求与模块化培养.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4):3-9.

  新时期图书馆最主要的矛盾可以概括为:信息化快速发展与馆员职业能力滞后的矛盾。图书馆职业能力由职业意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构成。

  职业意识指馆员对图书馆这一职业的主观认识。职业意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员是否能够敬业,是否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职业意识是4个方面的契合:职业角色定位——对图书馆行业与自身现状的认识;自我形象——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学习、服务理念、价值观等;特质——在与读者交往与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典型的行为方式;动机——图书馆员的理想和事业信念。职业意识可以统一到职业道德建设的范畴,具体可以分为行为态度、价值取向、能力应用三个方面。

  专业知识是指馆员对从事图书馆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 图书馆学是一个交叉学科,这是由图书馆行业性质决定的。因此图书馆员不但需要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采访、编目、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应用知识,还应具有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如计算机应用知识、文学、文献学、统计学知识等。专业知识主要是学历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技能是指馆员在图书馆实践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术、技巧和能力。图书馆员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储备,还需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服务读者、服务教学、服务学科建设的技能,如资源采访技能、信息组织技能、文献信息资源评价技能、学科服务技能,阅读推广技能灯,它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新时期图书馆员职业技能要素分析。提取为5个方面核心工作并逐项分析其职业技能要求:

  (1)资源建设与信息组织(中外文印本文献资源建设;中外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典藏与效益分析),要求具备馆藏管理能力(对图书馆资源的存取、采购、组织、保存以及相关政策的了解、应用以及建议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2)信息检索与知识服务(信息检索与信息咨询;学科知识服务、机构知识库与智库建设),要求具备参考咨询与研究能力及知识管理能力。参考咨询与研究能力指理解、应用和评估反馈信息分析、参考咨询等方法与技术以引导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等。知识管理能力指对知识管理原则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包括知识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使用数据库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3)图书馆营销与阅读推广,要求具备阅读推广能力(对阅读宣传与推广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包括阅读鉴赏能力、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自然科学常识、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策划能力)。

  (4)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数据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要求具备数据管理能力(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数据管理工具的应用能力、数据清洗工具的应用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智慧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使用与维护),要求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图书馆相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库应用能力、分析评估能力、信息平台维护能力等)。

  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在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新时期,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是左右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职业能力建设与培养既需要学历教育知识模块的迭代与更新,更需要根据图书馆世纪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继续教育。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职业意识与专业知识为必须课程,职业技能包括5大模块(依据前述5个方面核心工作及其职业技能要求)。初级馆员能够从事相关模块事务性工作;中级馆员能够从事相关模块运营与专项建设方面的工作;高级馆员能够从事相关模块规划与整体建设工作。

  文章来源:圕人堂LibChat出品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dYdQoB9OAB_b8BTQkEbhg


(文章来自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秦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