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9/18 16:27:00 点击数:173 |
|
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衡阳市图书馆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新时代,它以不断优化的馆舍环境、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打造出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品牌,并日益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衡阳市图书馆馆长刘忠平对图书馆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果如数家珍。在分享衡阳市图书馆建设经验和就相关话题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刘忠平数次提及“读者需求”“服务方式”“总分馆体系”“移动图书馆”等词汇,这些关键词也诠释着这位馆长不变的初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请简要介绍一下贵馆的基本情况,从馆藏规模、特色资源、新馆建设等角度切入。
刘忠平:
1917年,衡州名士倡议兴建图书馆,获地方政府及民众大力支持,馆舍、图书和经费逐一落实,衡阳县公立图书馆遂于1921年元旦开放,一时成为美谈。
其后馆名、馆址多次变换,1966年定现名,1975年迁现址,1999年至今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曾荣获文化部创新奖、衡阳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现为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衡阳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
经过九十多年积累,我馆现藏纸质图书62万余册,特色突出:
一是古旧图书藏量丰富。现有古籍和民国时期图书5万余册,其中《二程全书六十五卷》和《朱翼十二卷》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二是地方文献比较完备。馆藏地方文献近2万册,初步形成了“船山文献”“湖湘文库”“抗战文献”“地方史志”“衡阳名人著作”“家谱族谱”“地方报刊”等专题。
有关王船山的古籍和民国藏书达79种1527册,其中《船山遗书》就有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刊于金陵节署刻本、民国十八年刻本、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铅印本共3个版本。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的思想家,学者称船山先生。其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老子衍》《庄子通》《思问录》《读通鉴论》《宋论》《黄书》《噩梦》《楚辞通释》《诗广传》等。清末汇刊成《船山遗书》,凡70种,324卷。
我馆现馆舍面积为6200平方米,建成于1985年,2009年实施了全面维修改造,2013年立项启动新馆建设,2014年7月开工,次年9月主体封顶,计划2018年年底交付。
新馆坐落于回雁峰麓,规划用地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定位为中型现代化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新馆建筑外观为中式传统风格,内部空间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采取通风节能的技术措施,重视无障碍设计,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怀,整个图书馆融入南岳第一峰景区之中,将成为湖南第二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的重要文化地标。
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才能确保图书馆的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贵馆都有哪些深受读者欢迎的特色活动?
刘忠平:
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图书馆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讲就是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并据此调整服务方式、内容和手段,提升读者的“获得感”。
自全面实行免费开放以来,衡阳市图书馆在改善服务条件、创新服务方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是基本服务现代化。
我馆于2013年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试点工作,添置设备建成标准化的中心机房;2015年启用文华Dlibs集群数字图书馆平台,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服务;2016年实现馆内图书借还服务自助化;2017年建立首家“雁城市民书屋”;2018年启动市内城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
二是积极倡导和参与资源共建共享。
衡阳市图书馆先后成为湖南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参考咨询联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成员单位,还发起成立了湘南公共图书馆联盟。
三是延伸服务品牌化。
我馆倡导“服务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成效显著:
2012年创办公益讲座项目“雁城市民讲堂”;
2013年创办公益展览项目“雁城市民展厅”;
2014年创办服务子弟兵项目“流动图书进军营”;
2016年创办公益电影项目“雁城市民影院”;
2017年启动城区总分馆项目“雁城市民书屋”,都深受市民喜爱。
其中,“雁城市民讲堂”获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星奖”,“流动图书进军营”获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
您如何看待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关系?贵馆在数字文献建设方面有何探索和思考?
刘忠平:
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应该既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实体馆藏是图书馆开展传统服务必不可少的基本馆藏,目前到馆读者主要利用的也是实体馆藏;虚拟馆藏是对实体馆藏的有益补充,单个图书馆的经费、空间都有限,其实体馆藏也一定是有局限的,肯定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文献资源需求,有些需求只能靠虚拟馆藏来满足。
我馆近年来比较注重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把重点放在了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和地方特色文献专题库建设上。
目前已基本完成馆藏纸质文献中地方志、行业志的数字化,建成了“王船山文献”和“衡阳抗战文献”两个专题数据库(含相关馆藏纸质文献数字化),目前正在对地方报纸《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进行数字化加工。
此外,还进行了视频公开课、网事典藏、政府公开信息等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重建设更要重服务,我馆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在本馆官网建立了醒目的流动图标,集中推介外购资源、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平台资源、全国各地图书馆自有资源、商家试用资源等。
二是开通微信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服务,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三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开办“雁城市民影院”,每周六播放一场经典电影,寒暑假为学生读者增加场次,深受欢迎,已成为我馆的一大读者服务品牌。
“24小时智能图书馆”遍地开花的原因何在?除了方便市民借阅,此类图书馆还有哪些可以努力的方向?
刘忠平: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文化惠民项目,也是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创新举措,其遍地开花的原因主要是比较好地呼应了读者需求。
比如24小时开放,让图书馆服务不再受到开放时间的局限,特别符合上班族和在校学生的要求;比如自助办证和自助借还,让读者无需像过去一样为享受图书馆服务而长时间排队等候;比如这类设施都是建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的地方,非常便于市民就近享受图书馆服务,而不必都到图书馆来。
除了方便市民借阅,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还应有更高的目标:
一是加入到区域内的总分馆体系,与总馆实现统一服务平台、标识、管理和服务,一卡通用、通借、通还。
二是提供便捷的数字文献服务,利用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报刊阅读机等触屏设备,以及纸质海报和显示屏,大力宣传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地享受电子资源查询与下载以及手机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等服务。
三是成为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的公共图书馆触角,起到收集群众阅读诉求的作用,并成为宣传法规政策的重要场所。
四是成为社会和民众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一个平台。
站在新时代,“转型”“创新”成为图书馆界的热词,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刘忠平: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处于崭新时代,理念和实践的转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公共性的回归、先进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等。
业界讨论中,往往把转型过程中单个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称为“创新”。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创新”一直伴随着图书馆的成长,甚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以衡阳市为例,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及“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前馆舍破烂、设备陈旧、资源匮乏、门可罗雀的那一页早已经翻过去了。
市图书馆不断创新办馆理念,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从长时间靠出租场地以文补文的艰难维持,到2006年率先取消阅览收费、所有基本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到2011年实行全面免费开放、2012年起不断实施新的服务项目,再到数字管理平台的启用、自助服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应用,衡阳城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年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的提升也有目共睹。
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的转型过程中,“变”的是服务条件和服务手段,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也不会变。
您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刘忠平:
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新馆建设,主动对接职能部门、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主动开展开馆筹备工作,力争早日建成、如期开馆。
二是大力构建城区总分馆服务体系,下半年争取完成城区5家“雁城市民书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初步建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4个城区图书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分馆的衡阳城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规则、一卡通用。
三是继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指导全市各公共图书馆提升已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水平,打造一批图书馆服务品牌。
阅读更要悦读,请结合您的阅读经验给读者提几点建议。
刘忠平:
首先要“定好位”,就是根据自身需要明确阅读的目的,然后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去,漫无目的的阅读不可能产生“悦读”的感受。
其次要“选好书”,就是从自己的目的或者兴趣出发选择阅读文献,比如纸质文献或者数字文献,比如文学类、历史文化类、养生保健类或者其他类别的图书,建议学生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网络文学。
再次要“择好时”,就是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选择阅读时间,每天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最后要“求好效”,就是达到预期的效果,既要坚持不懈,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更要多思考,避免过目即忘。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Q4Njc2NA==&mid=2247488700&idx=1&sn=9633a1b6f06ac9bd618c979be77a793d&chksm=fbe38a3fcc9403298f69fc03d6503d1f0d8f8ed2cfc490baa7752d6dc9913d77265a85286346&mpshare=1&scene=23&srcid=0918IDfvh40aGuRBVL1gggwQ#rd(图书馆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