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3/18 20:02:00 点击数:592 |
|
3月10日,南大的“悦读经典计划”引发江苏代表们的热议。就在当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刑定钰以该计划为例,介绍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举措。他的发言,获得了在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点赞。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大的“悦读风”,其实是江苏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一个缩影。再过一个多月的4月23日,是第二个“江苏全民阅读日”;7月份,第六届江苏书展将在扬州举办……对读书之人、爱书之人而言,面对这一连串的书香福利,只怕要目不暇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连续三年倡导全民阅读。而当下,一个气质版的“书香江苏”,已经呼之欲出。
南大院士谈“悦读经典计划” 王岐山书记点头赞同
“我在南大从教几十年,感受到过去的学生十分注重专业知识,但知识面不太广,文科同学缺少科学素养,理科同学缺少文化素养,习惯于网络文化的快餐。”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刑定钰说,南京大学的“悦读经典计划”改变了这一状况。
听到刑定钰院士的发言,坐在对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点头赞同,并提出,“悦”读不仅要用脑,还要用心。而王岐山书记对他的称呼,也从“教授”到“院士”再到“老邢”,这让他感觉很亲切。王岐山书记就这个话题谈了挺长时间,“代表们发现,他不但读了很多书,而且十分倡导读书。”
就在前一天晚上,刑定钰院士还在与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南大校长陈骏商量,第二天的发言,最先跟代表们分享什么。最后,“悦读”成为首选。
2014年,南大启动“悦读经典计划”。由师生从180多本中外经典著作中选出60本,包含文学与艺术、自然与生命等六大单元,每本由一位导师牵头负责组织研读。同时,还设悦读通识学分2至4个,计入必修课程。
南大校长陈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学生学会深度领会一本书的精髓,保留人类的阅读习惯,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
南大正与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合作 邀请一流作者到校与师生交流
南大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是“悦读经典计划”文学与艺术单元的主持人,在该单元中,入选的书目有《唐诗选》《红楼梦》《呐喊》《彷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世说新语校笺》等10册。
从上学期开始,文学院的10位知名教授,分别担任这些经典书目的导读老师。“每个老师都对这些书籍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他们一学期会开8-10次课,用1-3次课的时间跟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剩下时间则让学生充分阅读,并在校园网上在线交流和答疑。”
一学期下来,阅读类的通识课很有人气,“本学期,来报名上通识课的就有100多个同学,学数学、物理、化学、大气的同学都有来听课的。”
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介绍,目前,南大还在跟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译林出版社联系,引进6本牛津通识读本,“这些读本都是全球知名领域的大牛写的,由译林出版社翻译过来以后,就引进到南大的图书馆,学生们可以享受这些国际一流资源。”
邵进说,南大目前还正在跟这6本读本的作者联系,邀请他们来南大与学生交流,开设短期课程或是讲座,其中一位已经确定将于今年5月抵达南大。
从校园书香到社会书香
其实,南大所推的“悦读经典”,只是江苏各高校浓郁读书氛围的一个缩影,更是江苏推进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京高校林立,图书馆里更是卧虎藏龙。在南大,有堪称“一页一两黄金”的宋版书;在南中医,有明代太医教科书《杏苑生春》;在南师大,则有隋代三卷本的《敦煌经卷》……这些丰富而宝贵的图书资源,正越来越多地随着校门的打开、馆门的打开,将更加浓郁的书香,传播到公众面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是社会资源,应该向社会敞开。”陈骏表示,目前南大已经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不过,考虑到目前大学图书馆座位有限,特别是考试季更是一座难求,所以暂时还做不到完全敞开,有效的做法是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期刊资源,让有相关研究需要,或者想借阅期刊、书籍的读者在网络平台阅读。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史梅介绍,目前,该馆已经可以有条件地向市民提供阅览服务,“市民只要出示身份证,登记后就可查看,但古籍等需要提前预约,社会读者可以在馆阅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大学图书馆是国家投资建立,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除了学生,国民素质也要提高,所以当然应该开放。”杨震表示,大学图书馆应当向社会分享资源。同时,他提出,大学图书馆开放,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向社会开放的问题,这对高校管理者是一个考验,要学会如何兼顾校内师生的图书使用与社会需求的满足。他认为,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设置每天进馆的人流量,同时对开放的区域做出规定,来解决这一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如今大行其道的碎片化阅读,大多只是满足了‘低头族’一时感官的愉悦,无法带来思想的风暴、精神的洗礼。”熊思东认为,阅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但需要系统性的阅读,还需要有充分的阅读资源。大学拥有庞大的图书馆藏,怎样让它们变成全社会的公共资源?这既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有人力资源的投入、图书损毁的补偿机制等,多管齐下进行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高校图书资源远比社会上的要集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袁寿其介绍,早在几年前,江苏大学图书馆就已经向社会开放了。
具体做法是,江苏大学牵头,联合镇江其他几所高校,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与镇江市图书馆联网,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只要办一张镇江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以借到这几所大学的图书。”
今年,江苏大学还准备把学校的图书馆变成一个社区型图书馆,图书资源将向附近的中小学、幼儿园开放。(文章来自中国江苏网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2016/0314/15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