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4/21 17:29:00 点击数:614 |
|
4月16日,图书电商当当在其“第十届网络书香节文化论坛”发布“书香十年·当当国民图书消费报告”,从地域、性别、年龄、数字阅读等不同维度全景扫描十年图书消费大数据,反映国民十年阅读变迁。
当当是中国最大的图书电商,占全国图书市场30%左右的份额,在当当买书的用户累计超过1亿人,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当所发布的这份图书消费报告,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对用户的购买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
北上广购买力最强河南图书购买力提速最快
从地域上看,2006—2015年,北京、广东、上海是我国图书消费的最强省份(直辖市),十年稳居图书购买力前三名;江苏、山东两个文化大省则步步紧追。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间国民阅读鸿沟逐年收窄,全民图书消费相对均衡。北上广图书消费占比从2006年的66%下降至2015年的42%。而十年整体排名后半段的省份图书消费占比从2006年的6.3%提升至2015年的10.9%。
河南省是图书购买力提速最快的黑马,十年来第一人口大省的消费力得到快速释放;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内陆区域,起点虽低,但进步神速。
在省份的维度之外,当当还从城市、区县的维度把视野聚焦到十年书香50城、50区和30县。在十年书香50城中,广东包揽冠、亚军;武汉、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长沙、郑州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书香不减;十年书香50区,北京的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揽下前三名;十年书香30县,成都双流摘得头牌;浙江县域经济领跑全国,文化下沉和经济下沉相辅相成,全国书香30县1/3花落浙江。
在十年书香50城中,广东包揽冠、亚军。有意思的是,东莞位列第9位,当当用图书销售数据为东莞再次正名。
十年书香50区,北京揽下前三甲
在全国书香30县中,1/3花落浙江
当当副总裁、图书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均表示,除GDP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外,买书的便利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购书量。
女性大步占领阅读高地男性阅读还需加倍努力
从性别上看,男女图书消费比例2006年基本持平为1∶1,10年间差距悄然拉开,到2015年,女性的图书消费量已经是男性的1.5倍。
分析销量差距背后的原因,也许女性更习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男性喜欢实践出真知。此外女性更操心子女教育,购买了大量童书和中小学教辅。不过除去童书和教辅,2015年男女图书消费比依然为1∶1.3,差距不容忽视。
在阅读类型上,女性爱故事偏好励志和修养,在小说、成功/励志、文学、青春文学等主流品类购买力遥遥领先;男性爱逻辑迷恋成就和探索,在管理、哲学/宗教、历史、政治/军事、计算机/网络、投资理财等领域消费更盛。
代际间购书量呈数量级差异阅读口味刻有身份印记
从年龄上看,过去十年80后的图书消费量是90后的54倍,70后的9倍,60后的169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年龄段不阅读。因不同年代的主流阅读路径存有差异。”陈立均表示。
阅读口味的代际差异明显
在阅读口味上,代际间差异显现,刻有不同年龄段的身份印记。90后考试类书籍占比最高,考试书籍消费较高;而80后童书消费占比最高,购买成功 /励志书籍的也不少;70后事业处于黄金时期,除了操心子女学习,偏爱管理、小说、外语类书籍;60后回归健康,养生/保健、医学书籍爱不释手。
童书市场空前释放
除此之外,童书作为当当图书销售占比最大的品类十年持续领跑,童书市场空前释放,以每年4亿~5亿元的码洋递增。北京、广东、江苏10年童书购书量排名前三;山东童书消费占比最高,是最关注儿童阅读的省份;在10年童书购买量城市排行榜中,深圳排名第一,反超整体购书量排名第一的广州。
数字书和纸书相辅相成从低成本向品质化进阶
在整体趋势上,全民阅读从低成本向品质化进发,由碎片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
当下,纸质图书受到了数字书的冲击,当当的数据显示5年来,数字书复合增长率354%,2015年当当读书电子书的下载量过亿册,借阅量过千万,APP累计用户近两千万。
目前,当当读书APP每天人均打开使用近10次,平均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这说明在整体趋势上,全民阅读从低成本向品质化进发,由碎片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
数字书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挤压纸书市场?陈立均回答道:“目前当当数字书和纸书的发展相辅相成,未来5年看不到替代趋势。电子书比纸书进阶的地方在于,数字阅读可以记录用户的阅读场景,阅读时长,也更有利于充分互动。依靠这些海量的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全面地洞察用户阅读需求。”
延伸阅读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阅读率整体呈上升态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1.0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加0.02本;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28.39分钟;人均报纸阅读量和期刊阅读量均有所下降。
日均手机阅读首超一小时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其中,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较2014年的 14.11分钟增加了8.5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6.82分钟,比2014年的3.79分钟增加了3.03分钟;2015年人均每天接触 Pad的时长为12.71分钟,较2014年的10.69分钟增加了2.02分钟。在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最喜欢的电子书类型为“都市言情”,其后是“文学经典”“历史军事”“武侠仙侠”“玄幻奇幻”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包括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数字阅读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在内的数据均全面上扬,显示出国民阅读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全面发展。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持续快速发展,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在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国民对阅读的需求日趋旺盛,对个人的阅读需求和全民阅读公共服务的需求均不断提高,意味着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9日 09版)/http://news.gmw.cn/2016-04/19/content_19771895.htm/图片来源:钛媒体等/本期编辑:王远方、周梦爽、王佳/作者:张焱 杜羽 刘彬)